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,“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”。近年來,各地立足自身優勢,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,延長農業產業鏈條,助推特色農業向“綠”向“強”。
仲夏時節,綠意盎然、萬物生長,在山西大同左云縣的田間地頭,陣陣花香撲鼻而來,一壟壟長勢良好的馬鈴薯正值盛花期,放眼望去,田間地頭孕育著豐收希望。
“馬鈴薯生長周期120天,現在正值掛果時期,田管要跟上。”種植戶劉寶山手里搓起一把新翻的泥土,黝黑的臉上滿是笑意,“今年馬鈴薯長勢不錯,新技術的推廣,讓近幾年的畝產量不賴。”
“畝產量連年逐高是新技術、新品種綜合施策的結果。”左云縣高級農藝師馮建權接過話茬,“本地區土壤磷肥含量高,為馬鈴薯的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,產量和品質得到了保障,種植戶們的收益也有了底氣。”
左云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陳彬介紹,近年來,堅持把發展馬鈴薯產業作為群眾增收的主要抓手,積極引進農業種植大戶,采取“村集體+種植大戶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種植馬鈴薯,持續做好馬鈴薯這篇“薯文章”,讓更多村民在“家門口”務工增收,助力鄉村振興。
鄉村興,產業旺,農民富。如何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?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吳曉玲介紹,一方面是生產上適度規模,加強產業發展監測,引導經營主體合理確定生產規模,盡可能順應市場、按需生產。另一方面是組織上適度競爭,發揮好行業協會等作用,引導經營主體細分專業市場、規范發展。
“下一步,將堅決扛牢糧食安全責任,全面落實‘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’戰略,按照‘增面積、增產量、增效益’的發展思路,因地制宜,科學謀劃,充分利用高標準農田優勢,形成‘連村成片、跨村成帶、集群成鏈’的產業新格局,使馬鈴薯種植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,為鄉村振興增添新‘薯’光。”陳彬說。(人民網記者 李棟)
(責任編輯:李鑫)